5月16日至5月20日,由省委教育工委主办,安徽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分指导委承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培训班在中共黄山市徽州区委党校顺利举办,来自全省高校150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贤法、黄可参加了此次专题培训班,培训共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图为开班仪式)在理论教学环节,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颜晓峰教授就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展开深度阐述,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他强调,讲好重点问题乃是讲好“概论”课程的核心要点,必须立足教材体系、紧扣时代脉搏、突出问题导向,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示范课堂。严宏教授以“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吸引力的几点思考”为题,从课程吸引力的重要性、主要困境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提升这门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天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春季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宣城市泾县开展主题为“红色文化传薪火,真理力量耀心窝”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二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等共98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以实地探寻的方式,让思政教育在红色热土上绽放光彩。红色沃土,寻访历史记忆泾县,这片浸润着革命先辈热血的红色土地,见证了新四军的光辉历程与皖南事变的悲壮历史。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陈列、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新四军将士们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故事,深刻体会到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不顾身的精神。军部会议室、叶挺别墅等旧址建筑,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信息,成为生动的 “红色课堂”,让同学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背景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皖南事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实践导向,提升育人实效,5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春季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南京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深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总统府、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地,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辈伟绩。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一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等共99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研学前:筑牢安全根基,明晰实践导向5月21日中午13:00,学院在A1W301召开了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动员大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任晨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负责人张齐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负责人高旭及学生代表出席。(图为动员会现场)会上,任晨晨首先强调了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包括安全纪律、团队协作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等。张齐云详细介绍了此次“纲要”课程组实践教学的行程安排,强调“安全实践,知行合一”,



2025年5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教师团队走进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红色文化传薪火,真理力量耀心窝”主题党日活动,在历史与文化的交织中追溯信仰之源,汲取奋进力量。探访红色旧址,追溯革命初心泾县作为承载厚重红色记忆的热土,为此次党日活动提供了沉浸式的教育课堂。教师党员首站抵达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青瓦白墙的建筑群中,泛黄的历史照片定格着战火淬炼的信仰之光,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诉说着艰苦卓绝的抗争岁月。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党员们深入了解新四军在皖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光辉历程,真切感悟革命先辈“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诚之心。那些陈列在展柜中的作战地图与泛黄手稿,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让在场教师党员直观感受到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使命担当。(图为党支部成员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合影)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精神血脉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教师党员队列整齐,手持白菊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站在刻满烈士姓名的纪念墙前,党员们凝视着一个个被岁月尘封却依旧闪耀的名字,深刻认识到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



2025年5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赴南京开展“铭记历史践初心,红色足迹砺新程”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历史为脉络,先后走进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通过实地学习、沉浸式体验,引导党员以史为镜、叩问初心,凝聚奋进新时代的信仰力量。鉴往知来 汲取历史经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活动首站来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通过文献、文物和场景复原,系统回顾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失败的全过程。党支部书记汪一江在参观中强调:“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缩影,其历史教训深刻揭示了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和先进阶级领导,革命终将走向失败。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我们要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规律,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必然性的认识。”现场党员围绕“历史选择与人民力量”展开讨论,从近代农民运动的局限性中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意义。(图为支部成员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合影)铭记苦难 砥砺复兴之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了解新时代芜湖发展变革步伐,突出实践导向,5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春季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芜湖市城市规划馆、鸠兹湾共富乡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用脚步丈量芜湖的“双面风华”,在城市与乡村的独特魅力中感受时代发展脉搏。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三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等共95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科技光影中解码城市发展蓝图上午10时,师生队伍抵达芜湖城市规划馆。步入展馆,巨幅沙盘宛如一幅以科技为墨、创新为轴徐徐展开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学生们在裸眼3D展厅中“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着芜湖从青弋江畔古老码头到皖江之滨科创走廊的沧桑巨变,从镜湖细柳的江南韵致到高铁枢纽八方通衢的华丽蝶变。全息投影里跳动的数据链,生动揭示着“皖江明珠”如何以智慧城市理念重构人与空间的关系,勾勒出现代化城市的宏伟愿景。思



近日,从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湘潭大学传来喜讯:我院高旭教师在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湘潭大学联合主办的关于“首届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创新论坛”征文评比中表现出色,《人工智能赋能“大思政课”育人: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论文荣获二等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在此过程中,马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高度重视,给予参会老师们论文指导并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图为会议现场)5月10日,全国首届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创新论坛在湖南湘潭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教育管理部门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次论坛以“数字共同体·育人新生态:数字化资源与‘大思政课’建设”为核心主题,旨在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改革路径与实践创新,为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注入新动能。专家学者围绕“大思政课”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详细解读了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要素与创新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参考。此次论坛获奖不仅是对我院教师学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院教育教学改革



5月7日下午,马鞍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选华一行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党建引领教学与科研、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工作、学科竞赛工作以及大思政课相关建设等工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党支部书记汪一江、院长助理兼党支部副书记任晨晨等相关负责人在A1N502会议室接待了来访一行,交流会由胡安全主持。(图为交流会现场)交流会上,胡安全代表学院对陈选华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参会人员。他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学科竞赛、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情况。他提到,近几年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通过多种举措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希望借此交流机会,双方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图为胡安全讲话)陈选华首先对我院的热情接待和诚恳交流表示感谢,随后简要介绍了马鞍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史及办学概况,他表示,此次交流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双方能够深入探讨、广泛合作,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繁荣前景。(图为陈选华讲话)在交流讨论环节,双方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