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春季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宣城市泾县开展主题为“红色文化传薪火,真理力量耀心窝”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二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等共98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以实地探寻的方式,让思政教育在红色热土上绽放光彩。红色沃土,寻访历史记忆泾县,这片浸润着革命先辈热血的红色土地,见证了新四军的光辉历程与皖南事变的悲壮历史。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陈列、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新四军将士们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故事,深刻体会到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不顾身的精神。军部会议室、叶挺别墅等旧址建筑,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信息,成为生动的 “红色课堂”,让同学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背景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皖南事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实践导向,提升育人实效,5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春季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南京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深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总统府、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地,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辈伟绩。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一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等共99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研学前:筑牢安全根基,明晰实践导向5月21日中午13:00,学院在A1W301召开了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动员大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任晨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负责人张齐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负责人高旭及学生代表出席。(图为动员会现场)会上,任晨晨首先强调了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包括安全纪律、团队协作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等。张齐云详细介绍了此次“纲要”课程组实践教学的行程安排,强调“安全实践,知行合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了解新时代芜湖发展变革步伐,突出实践导向,5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春季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芜湖市城市规划馆、鸠兹湾共富乡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用脚步丈量芜湖的“双面风华”,在城市与乡村的独特魅力中感受时代发展脉搏。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三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等共95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科技光影中解码城市发展蓝图上午10时,师生队伍抵达芜湖城市规划馆。步入展馆,巨幅沙盘宛如一幅以科技为墨、创新为轴徐徐展开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学生们在裸眼3D展厅中“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着芜湖从青弋江畔古老码头到皖江之滨科创走廊的沧桑巨变,从镜湖细柳的江南韵致到高铁枢纽八方通衢的华丽蝶变。全息投影里跳动的数据链,生动揭示着“皖江明珠”如何以智慧城市理念重构人与空间的关系,勾勒出现代化城市的宏伟愿景。思



近日,从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湘潭大学传来喜讯:我院高旭教师在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湘潭大学联合主办的关于“首届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创新论坛”征文评比中表现出色,《人工智能赋能“大思政课”育人: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论文荣获二等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在此过程中,马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高度重视,给予参会老师们论文指导并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图为会议现场)5月10日,全国首届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创新论坛在湖南湘潭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教育管理部门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次论坛以“数字共同体·育人新生态:数字化资源与‘大思政课’建设”为核心主题,旨在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改革路径与实践创新,为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注入新动能。专家学者围绕“大思政课”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详细解读了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要素与创新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参考。此次论坛获奖不仅是对我院教师学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院教育教学改革



5月7日下午,马鞍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选华一行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党建引领教学与科研、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工作、学科竞赛工作以及大思政课相关建设等工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党支部书记汪一江、院长助理兼党支部副书记任晨晨等相关负责人在A1N502会议室接待了来访一行,交流会由胡安全主持。(图为交流会现场)交流会上,胡安全代表学院对陈选华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参会人员。他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学科竞赛、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情况。他提到,近几年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通过多种举措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希望借此交流机会,双方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图为胡安全讲话)陈选华首先对我院的热情接待和诚恳交流表示感谢,随后简要介绍了马鞍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史及办学概况,他表示,此次交流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双方能够深入探讨、广泛合作,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繁荣前景。(图为陈选华讲话)在交流讨论环节,双方围



2025年5月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1N502召开了2024 - 2025学年春季学期第三次全体教职工大会。学院全体教职工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主持。(图为会议现场)会议伊始,胡安全通报了学院关于调整部分课程组负责人的安排。他提出,考虑到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负责人张贤法同志因个人身体原因主动辞去负责人职务,学院多次劝留未果后,经学院院务会讨论并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后,决定做出部分调整。他强调,学院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教科研成果产出、对学院贡献度等,提张齐云同志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负责人,韩燕玉同志调整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负责人。他要求相关负责人做好工作交接,以确保课程组工作的平稳过渡与高效开展。随后,胡安全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学习了《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 - 2027年)》 ,这一学习活动旨在让教师们明确未来几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为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和学院整体师资力量提供指引。对于学院近期工作,胡安全通报了多项工作进展。一



为切实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4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N208会议室召开思政课建设学生座谈会。来自全校各学院四十余名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思政课教学质效展开深度对话。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副书记任晨晨主持。(图为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2022-2024级学生代表结合专业特色与成长需求,多维度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同学们普遍反映,思政课堂已形成"理论有深度、教学有温度、互动有效度"的鲜明特色,教师团队通过创新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教法,使政治理论变得可知可感。与此同时,与会学生也积极建言献策:建议思政课教学能与专业学科背景结合、增设考研政治辅导类课程,拓展课堂互动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等。(图为学生代表交流)任晨晨在总结时强调,学院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三个方面推进改革创新:一是构建"金课孵化"机制,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持续提升课堂含金量;二是打造"三维联动"实践体系,实现课堂实训、校园



4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演讲与辩论协会在“一站式”学生社区A32N208举办“思辩未来 破届对话”主题辩论赛,学院汪菁、张田祥两位教师担任评委,四组辩手围绕社会热点议题展开两轮激烈交锋,现场气氛热烈,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智慧与情怀交融的思辨盛宴。(图为第一场辩论赛)本次辩论赛聚焦青年关切的现实议题,以“破界对话”激发深度思考。首场辩论围绕“爱美之于女性是否是一种自由”展开,正反双方从社会规训、个体权利、审美多样性等角度切入,通过数据例证与逻辑推演,剖析女性在“爱美”现象中的自由边界与主体性选择,引发观众对性别议题的共鸣与反思。第二场辩论聚焦“学历贬值大环境下要不要继续向上卷”,辩手们结合就业趋势、教育价值与个人发展路径,以理性剖析与情感共鸣交织的论述,探讨青年如何在竞争压力中平衡理想与现实,现场金句频出,掌声不断。(图为第二场辩论赛)赛后,评委汪菁、张田祥对选手表现给予高度评价。他们指出,辩手们不仅展现出扎实的学术素养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更以清晰的表达框架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理论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