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详情页
“行”在路上“走”进心里——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开展秋季学期实践教学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12/09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好安徽红色文化资源,有效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下旬至12月初顺利举办了秋季学期“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全校大一、大二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等共18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研学前:动员大会,强调安全要求

11月27日下午2点,在A1W101教室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研学动员大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院长助理任晨晨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负责人汪菁与全体参加研学学生出席。

image.png 

(图为动员大会)

会上,任晨晨强调了研学活动注意事项和要求,包括安全纪律、团队协作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等。汪菁详细介绍了霍山和桐城两地研学的行程安排和各阶段研讨任务。

最后,胡安全教授以一场鼓舞人心的总结发言为动员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首先传达了吴敏校长、陈永红书记对此次外出研学的安全要求,特别提到万事都要基于“安全第一”的原则。随后,他肯定了此次研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指出这是学院积极响应学生提出的扩大研学受益面建议的重要举措。他强调,此次研学活动首次实现了行政班级全覆盖,研学规模相较往年翻了一番,这既是学校对同学们学习需求的重视和回应,也是对同学们综合素质提升的一次重要考验,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研学机会,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研学中:桐城之行-探寻文化根脉,弘扬传统美德

11月30日至12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桐城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深入桐城六尺巷、桐城文庙、桐城文化博物馆等地,通过现场教学,重温张吴两家礼让典故,领略古建筑魅力,了解桐城派文化,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治理智慧。张贤法、韩燕玉、陈智等老师结合现场,向同学们讲述了六尺巷的故事和精神以及桐城派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璀璨魅力,鼓励同学们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image.png

(图为桐城研学之行现场图)

image.png

(图为学生交流分享心得)

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桐城之行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历史文化的魅力,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人民力量到文化传承,全方位汲取了思政营养。他们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拼搏。

研学中:霍山探访-传承红色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与此同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师生则赴六安霍山开展了以“探访红色霍山,传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来到红源广场、六万情峡、佛子岭风景区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实景演出、专业讲解等形式,深入了解了霍山的红色历史、抗战烽火和水利建设。

 image.png

(图为霍山研学之行活动合影)

在红源广场,师生们沿着历史脉络,感受了霍山作为革命老区的厚重红色基因;在六万情峡,同学们身临其境,深切感知了先辈们抵御外敌时的坚韧不拔;在佛子岭风景区,同学们了解了水利大坝的建设故事,感悟了科技与奋斗赋能发展的磅礴力量。

image.png

(图为交流研讨分享)

在夜晚的研讨会上,同学们围绕多个议题畅所欲言,思政教师适时点拨,让思政教育从“被动听”走向“主动思”。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自觉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勇担时代使命。

研学后:汇聚智慧,展望未来篇章

后续,研学归来的同学们还将通过研学心得撰写与修改、研学经历班级分享与展示等方式记录与传递此次研学的收获和感触。此次系列“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生动注脚。通过打破校园围墙,将自然、人文、红色资源融入育人熔炉,学生们在亲身感受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政营养。

image.png 

(图为研学之行结束后学生心得)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同时,学院也将继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