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3S404智慧教室举办了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 助力教师发展”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吸引学院7组青年教师团队携创新教学作品参赛,展现思政课程改革的前沿探索。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燕培教授,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加兴教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及李卫华、陈英、宋曲霞三位教授担任评委。(图为胡安全主持大赛)(图为大赛评委)大赛旨在引导青年教师深耕教书育人主阵地,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参赛团队紧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形成一系列可推广的创新方案:鲍翠翠老师团队提出“AI赋能群像课堂‘三段四化’教学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课堂互动;常琳琳老师团队以“‘行’践理论之路”为核心,设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青年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推动教学创新,形成卓越教学的价值追求与自觉行动,持续深化学校教学改革,6月2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3S404智慧教室举办了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燕培教授,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加兴教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及李卫华、陈英、宋曲霞三位教授担任评委。(图为胡安全主持大赛)(图为大赛评委)学院7位青年教师以“上好一门课”为核心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呈现,打造出一堂堂兼具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的精彩课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育人风采。(图为教



6月6日至6月10日,由省委教育工委主办,安徽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分指导委承办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培训班在中共黄山市徽州区委党校顺利举办,来自全省高校130余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代表杨明明、丁雅芳、张田祥参加了本次专题培训。徽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潘丽娟,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教指委主任委员、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宏志出席开班仪式,潘丽娟、姚宏志分别致辞,仪式由基地办公室主任曾娟主持。(图为开班仪式)理论教学环节,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成龙对“从国外研究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进行全面深入解读,视野宏阔、内容丰富;姚宏志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若干问题解析“为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教社科〔2023〕1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版)》(教社科〔2021〕2号)和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等文件要求,6月1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陈永红、校党委副书记宋小秋、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磊一行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如何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专题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各教研室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图为调研会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教授就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胡安全表示,学校的支持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将依照国家即将发布的思政课“25方案”,持续深化思政课内涵建设,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着力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效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图为胡安全作工作汇报)宋小秋表示,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要



5月16日至5月20日,由省委教育工委主办,安徽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分指导委承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培训班在中共黄山市徽州区委党校顺利举办,来自全省高校150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贤法、黄可参加了此次专题培训班,培训共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图为开班仪式)在理论教学环节,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颜晓峰教授就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展开深度阐述,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他强调,讲好重点问题乃是讲好“概论”课程的核心要点,必须立足教材体系、紧扣时代脉搏、突出问题导向,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示范课堂。严宏教授以“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吸引力的几点思考”为题,从课程吸引力的重要性、主要困境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提升这门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天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春季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宣城市泾县开展主题为“红色文化传薪火,真理力量耀心窝”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二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等共98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以实地探寻的方式,让思政教育在红色热土上绽放光彩。红色沃土,寻访历史记忆泾县,这片浸润着革命先辈热血的红色土地,见证了新四军的光辉历程与皖南事变的悲壮历史。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陈列、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新四军将士们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故事,深刻体会到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不顾身的精神。军部会议室、叶挺别墅等旧址建筑,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信息,成为生动的 “红色课堂”,让同学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背景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皖南事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实践导向,提升育人实效,5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春季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南京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深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总统府、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地,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辈伟绩。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一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等共99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研学前:筑牢安全根基,明晰实践导向5月21日中午13:00,学院在A1W301召开了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动员大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任晨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负责人张齐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负责人高旭及学生代表出席。(图为动员会现场)会上,任晨晨首先强调了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包括安全纪律、团队协作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等。张齐云详细介绍了此次“纲要”课程组实践教学的行程安排,强调“安全实践,知行合一”,



2025年5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教师团队走进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红色文化传薪火,真理力量耀心窝”主题党日活动,在历史与文化的交织中追溯信仰之源,汲取奋进力量。探访红色旧址,追溯革命初心泾县作为承载厚重红色记忆的热土,为此次党日活动提供了沉浸式的教育课堂。教师党员首站抵达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青瓦白墙的建筑群中,泛黄的历史照片定格着战火淬炼的信仰之光,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诉说着艰苦卓绝的抗争岁月。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党员们深入了解新四军在皖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光辉历程,真切感悟革命先辈“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诚之心。那些陈列在展柜中的作战地图与泛黄手稿,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让在场教师党员直观感受到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使命担当。(图为党支部成员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合影)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精神血脉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教师党员队列整齐,手持白菊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站在刻满烈士姓名的纪念墙前,党员们凝视着一个个被岁月尘封却依旧闪耀的名字,深刻认识到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