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详情页
行走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三):中匈学子携手共传非遗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08/12

为推动非遗技艺焕发新活力,促进中匈学子携手共传非遗文化,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漆染星桥”团队在指导教师胡亚男、思政指导教师王娜等指导下,于2025年7月1日至10日在艺术设计学院一楼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非遗技艺扎染与大漆工艺为载体,组织中匈双语学校14名师生与艺术设计学院实践团队共同探索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

实践团队以“经纬交织的文化解码”与“千年大漆的现代转译”为核心模块,设计全流程体验活动。在扎染体验区,实践团队为交流学员准备了染料、皮筋、夹子等工具,让扎染体验更轻松上手。交流学员在扎染实践小组的帮助下学习了非遗扎染的全过程,她们将棉质手帕与棉质围巾使用“褶皱扎法”“包物扎法”和“折叠扎法”等不同扎法,再加以调配染料并固色,使沉浸式感受了扎染色彩的随机性与东方美学中的留白智慧。

640.webp

(图为交流学员所制扎染方巾)

在漆扇体验区,留学生们手持素色纸扇与简易漆料工具,开启了一场“髹饰之美”的探索之旅。实践团队贴心准备了安全无毒的水性漆、小毛笔、金粉、书签等材料。活动伊始,漆扇实践小组先示范基础技法,交流学员跟随指导一步步完成步骤,用毛笔蘸取不同色漆料滴于水面,在水上勾勒出流畅的缠纹,再将素扇摇曳着浸入水中,待半干时撒上金粉。原本素白的扇面,此刻化作承载多元文化的画布——既有中国传统的祥云纹样,也融入了对交流学员的寄语。

三下乡.png

(图为交流学员用毛笔绘制扇面)

此次活动以传统非遗为媒介,让传统非遗技艺扎染与漆扇成为连接中匈文明的文化桥梁,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更促进了两国青少年对彼此文化的认知与尊重,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注入青春动能。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创新文化交流形式,通过非遗工坊、文化讲座、艺术展演等多种方式,为国际学生创造更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