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11月30日—12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秋季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霍山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一各行政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获奖者等共9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红源广场寻红色根脉,烈士名录传革命精神红源广场庄严肃穆,承载着霍山作为革命老区的厚重红色基因。踏入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似在诉说往昔。师生们沿着历史脉络,在讲解员深情讲述中,穿梭回那段风起云涌的革命岁月,土地革命战争时霍山武装起义的果敢决绝、抗日战争里游击抗争的机智顽强、解放战争中支前奉献的无私无畏,一一浮现眼前。围聚于烈士名录墙,轻抚镌刻姓名,先辈们为信仰捐躯、为人民谋解放的崇高身影仿若就在身边,红色火种在代际传承中延续炽热,马克思主义信仰驱动下的革命初心照亮前行之路,激励学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1月30日—12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师生赴桐城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二各教学班级思政委员等学生代表、省级大学生思政专项赛事获奖者等共9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图)师生们深入桐城六尺巷、桐城文庙、桐城文化博物馆、左忠毅公祠、姚莹故居、方以智故居并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在桐城六尺巷,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张吴两家礼让典故,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治理智慧;在桐城文庙,师生依次走过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大成殿,领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和文化魅力,一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桐城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锤炼党员党性修养与规矩意识,提高党员同志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11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赴桐城六尺巷、桐城文化博物馆开展“守初心,锤党性,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现场活动照片)一条六尺巷,精神永流传,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的党员教师们走过六尺巷,现场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的重要意义。大家重温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典故,深刻感悟张英父子廉洁礼让、崇德尚廉的高尚品德。在廉洁文化陈列馆,大家参观了“华夏千秋说廉史”“党史百年塑廉身”“桐城历代有廉风”三个廉政教育展厅,学习领悟中国廉洁文化史、百年党史中的廉政建设和桐城廉洁文化、优秀家风家教故事,沉浸式接受廉政教育、弘扬清廉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品读“今朝行事俭,异日做官清”“只饮湘潭一口水,不染长沙半点泥”等名言警句,聆听植柳活民、豆腐总督、不



11月21日下午,由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和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指委联合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安徽师范大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第32期集体备课会在芜湖成功举办。 (图为集体备课会现场)本次集体备课内容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展开”。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洪森教授,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盛玉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祥兴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章征科教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教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汪一江教授参与指导。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计50余位教师参加集体备课会。备课会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课程组负责人郭理副教授主持备课会。会议伊始,汪盛玉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此次集体备课会顺利召开的热烈欢迎



为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根据学院2024年教师科研培训计划,学院负责组织开展关于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11月15日上午,学院在A1N502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学术论文如何选题?》的专题讲座。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主任徐大超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全体思政课教师及学校部分人文社科类专任教师聆听了讲座。 (图为徐大超教授讲座现场)徐大超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编辑经验,分别从“什么是不好的选题”“什么样的选题是好的选题”“如何找好的选题”“关于选题的另一种观点”“与编辑相关的工作”等五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和方法。首先,徐大超教授强调了学术论文选题在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够体现研究者的学术敏锐性,更是决定了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学术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其次,在谈到如何发现好的选题时,徐大超教授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在选题原则上



于争鸣中求真,在论辩中明理。为提升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尊重规律、明辨是非的思维能力,11月1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3W401举办“品读经典 思辨时事”辩论赛,由32名晋级选手组成的8支辩论队展开了激烈的冠军角逐。本次大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贤法、汪菁两位老师担任比赛评委。 (图为四场辩论赛)比赛中,辩手们妙语连珠,慎思雄辩,以深入的思考展现家国情怀,用犀利的语言直击问题要害,言语交锋中展露智慧锋芒,思想碰撞里获取真知灼见,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辩手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团队间配合默契,张弛有度。他们共同为在场观众们呈上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展现了青春的激情与表达的魅力。比赛的中场还设置了台下同学互动环节,大家争相抢答,现场氛围十分活跃。(图为评委老师点评)赛后,两位老师对各组选手作了点评,首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激昂的比赛风采与辨证的思维能力。其次张贤法老师从辩论规则与技巧角度出发,针对各位选手在辩论赛环节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



为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深入了解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及建议,11月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博雅楼N502会议室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学生座谈会,学校各学院2023级、2024级思政委员等三十余名学生代表及部分教师参加,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教授主持。 (图为学生座谈会现场图)座谈会上,同学们结合思政课学习经历、所学专业、自身成长等方面,畅谈对思政课的认识和感受,学生代表对思政课的总体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同学们普遍认为:思政课老师教学认真负责,善于管理课堂,互动良好,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学生代表也对思政课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议教学内容能更多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和生活实际进行延伸拓展,课堂教学与同学互动环节的设计需要更多方式。他们希望课程能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组织开展讲座等方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等。大部分同学在会上表示更愿意倾听导向正确、观点鲜明、联系现实、风



10月3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1N502会议室召开秋季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校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小秋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安全教授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图为学院全体教职工大会)胡安全首先就学校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主要情况和校领导关于新起点、新目标、新要求的讲话精神进行了传达,对上一届学院领导班子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建和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等上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地感谢。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上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年6月正式建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一江教授代表上一届学院领导班子发言。他深情地回顾了学院建立和迎评的艰辛历程,对学校各级领导、学院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学院工作和他本人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期望学院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取得更好的成绩,共同开创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新局面。宋小秋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