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用好大别山红色资源,让学生了解大别山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4月1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开”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岳西大别山,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大别山烈士陵园,一股强烈的革命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真实史料,再现了大别山革命的光辉历史和党的峥嵘岁月。通过相关图文的展示,同学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同时,更加体会到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大力支持。(图为实践教学活动合影)当讲解员在谈及“徐大娘舍子救红军”时,谈及国民党军队到皖鄂边界“清剿”,徐大娘为掩护两名红军战士,敌人捕去了她的独生儿子,逼她说出红军下落,她大义凛然舍子救红军的真实故事,不少同学为之动容。“都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徐大娘为了帮助两名红军躲避敌人追捕,含泪捐出了自己九岁的独生子,可见军民之情血浓于水。”英语2303班班长苗佳佳动情地说。通过参观,学生们了解到鄂豫皖革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4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将实践大课堂搭在了红色教育基地——云岭新四军军部,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 领略奋斗历程 创造时代伟业”的实践研学。 参加活动的师生来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邓小平同志题词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前鞠躬致敬,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丰功伟绩。一幅幅触及心灵的精彩题词、一张张折射历史的珍贵照片、一座座巍然屹立的永久丰碑、一段段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让全体师生感受到了新四军将士克服万难、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在新四军军部旧,师生共同瞻仰了叶挺将军铜像,依次参观了叶挺、项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办公室、起居室等处,通过观看实物、图片、文字以及聆听讲解等多种形式,全面学习了新四军在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战斗历程、集结场面以及整编的重大意义,了解了新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突出学习成效,2023年12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思想教研室负责人樊晨,教师代表陈英、王来凤和王娜老师组织学生前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共“一大”会址、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南北湖红色党建地进行实践研学,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悟“红船精神”,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9日中午,师生们首先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游船码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感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下午,师生们来到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南湖革命纪念馆,在活动现场,师生们通过现场讲解,观看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等,在实地参观学习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追忆先辈的足迹。 10日上午,实践团来到蕴含红色血脉和基因的南北湖红色党建地,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南北湖完成了改革先锋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板的修复翻新工作,并在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切实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12月2日至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50余人前往安徽岳西大别山区开展为期2天的“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12月2日,实践教学团队分别来到了岳西县大别山烈士陵园、中央红军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和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在大别山烈士陵园,全体师生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了解了为革命牺牲的岳西县革命烈士事迹,并在革命烈士雕像前向牺牲的革命烈士鞠躬致敬。 在中央红军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全体师生深刻感受了中央红军独立第二师革命先辈们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所开展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全体师生认真观看陈列展品、图片和文字介绍,仔细聆听讲解员的现场讲解,重温了红二十八军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下不畏险阻、浴血奋战的光辉革命历程。12月3日,实践教学团队来到安庆
红色教育基地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为我们再现革命烽火岁月,解锁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难万险和艰苦奋斗积累下来的精神密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11月25日,我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将实践大课堂搭在了红色教育基地——云岭新四军军部,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 领略奋斗历程 创造时代伟业”的实践研学。研学之旅由参观王稼祥故居开启。故居纪念馆中陈列了王稼祥同志一生中革命活动的照片和资料,同学们通过观看陈列的物品和照片,结合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了解王稼祥同志的相关事迹及他对中国革命的三大重要贡献,学习伟人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图为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述王稼祥革命事迹参观完王稼祥故居,我们来到了被誉为“新四军的摇篮”——新四军军部旧址。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同学们了解到新四军在泾县云岭两年多时间里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皖南事变的经过。看着四周墙壁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6月16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演讲与辩论协会承办,在A3W401教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用一堂好课致青春,比赛邀请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工秘书吴猛、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英教授、张贤法、高旭、杨明明、缪玲丽、刘畅和王燕老师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图为参赛队伍比赛现场)本次比赛共有十支队伍参加,选手们主要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制作课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展示。比赛现场,选手们个个转变为思政课小教师,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将思政课教材中的理论与青年学生身边的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本领担当与志存高远。(图为比赛颁奖现场)十支队伍全部演讲完毕后,评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5月27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走进浙江嘉兴南湖,开展“行走的课堂”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瞻仰红船,寻访伟大建党精神,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根脉。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师生们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群像。参观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前赴后继、救亡图存”、“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群英汇聚、开天辟地”等专题展区。师生们被庄严、肃穆的现场氛围所感染,感悟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史。通过光电影像图片实物资料、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幕幕再现的画面、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共一大的历史背景,深刻感知了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从实景的追溯回到历史的画
5月17日,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处主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联合会协办的“道德寻心”第五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于A32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多功能厅拉开帷幕。本次比赛共有六支队伍参加,他们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剧本和表演,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各队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演绎了大学生在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蜕变。 (图为比赛现场)作品《你看,世界开满了花》、《抑郁》和《醒悟》聚焦原生家庭,提醒我们要学会沟通;《追光》通过演绎主角内心矛盾的拉扯,讲述一段自我救赎的故事;《孤岛上的星光》让我们学会勇敢做自己;《梦中飞花》聚焦传统文化,启发年轻人获得更好的认识自我;来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助理的特别节目《界线》使我们明白,善良不能没有底线。每个参赛队伍都用心准备了自己的作品,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思考和启示。演员们精彩用心的表演、绚丽的灯光和音效以及每个剧所要传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5月13日,校团委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40余名“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前往湾沚区湾沚镇桃园村农村党建馆,开展青春思政课系列活动,沉浸式体验桃园村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湾沚镇党委副书记范文斌对老师和青年学生骨干一行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由讲解员施琴带领青年学生骨干参观芜湖市农村党建馆,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主题内容不断变换的展示形式,运用艺术浮雕、场景还原、声光电、360°全息等高科技多元化陈展手段,为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带来视、听、触全方位互动体验,全面展示了芜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概况。 (图为参观芜湖市农村党建馆)范文斌指出,桃园村的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五个“始终”:建强村党组织、推进产业振兴、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并鼓励青年学生骨干要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用智慧营造环境,善于做团结的工作,将才能发挥在广袤田野上,用奋斗为青春写下生动注解。(图为范文斌发言) (图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5月1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搬”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云岭新四军军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走进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一股强烈的革命气息扑面而来。“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依托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期间留下的主要遗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时光荏苒,抹不去革命先烈用鲜血铭刻的深刻印记;号角声声,歌不尽新四军健儿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书写一曲曲爱国的篇章,谱写一首首英雄的赞歌。”任晨晨老师和讲解员一同为同学们讲解云岭新四军军部的创建与发展史,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解读了新四军的伟大奋斗精神和伟大的爱国精神。同学们认真聆听,仔细观看,为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深深折服。(图我校任晨晨老师及讲解员现场教学)通过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张张陈旧的桌椅,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尊尊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