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号召,7月,来自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信2303班13名同学组成的“江心筑梦”实践团,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李宁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赖敏老师的指导下赴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实践团在“五前委”雕塑前合影)渡江战役纪念馆是为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而修建,生动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为纪念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馆内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展品,以及逼真的场景复原,深深吸引着实践团每一位成员。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渡江战役的战前形势、战役决策和战役过程等,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进行拍照记录,同时也对馆内参观的社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后,“江心筑梦”实践团的同学们前往合肥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同样承载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解说,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实物展品,让



机械工程学院“管城古韵”实践团队赴阜阳颍上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于近日圆满结束。在周倩文、黄可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管仲老街和管鲍祠,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口述历史,并了解当地商业、手工艺及旅游业发展情况。 (镜头里的管仲老街)管仲老街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皖北合院民居及商业街的古典风貌的重现。团队成员在这里感受了古建筑的精美,并对街道的商业活动、手工艺传承以及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他们还欣赏到了大戏台与七晋塔的文化魅力,了解了这些建筑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大戏台和七晋塔)之后,团队访问了管鲍祠,这是为纪念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与鲍叔牙而建的。管鲍祠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平台,也是举办管仲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团队成员在这里领略了管仲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学习感受到了管鲍二人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政治理念。 (团队合影)“管城古韵”实践团队的颍上之旅是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管仲老街和管鲍祠的考察,团队成员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文化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建了一支“心手相牵,为爱支教”实践团,走进芜湖市湾沚区前进社区,与六一幼儿园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教育活动。此次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媛老师的带领下,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旨在提升孩子们的暑期安全意识,同时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寓趣于学”,以游戏的方式宣传暑期安全知识,帮助小朋友们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同时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打下基础。成员们从英语专业出发,以音乐为载体,带领小朋友们学习英文歌曲,激发小朋友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手工制作环节,小朋友们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手工艺品,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图为支教活动现场)此外,双方就社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为未来的紧密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期推动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的深度融合。此次“三下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青年筑梦社会实践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樊晨老师的指导下来到了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西河古镇。西河古镇为江南水乡古镇,是青弋江中下游重要的水运码头,明中期开始便是芜宣一带徽商的集散地,至今已有600多年悠久历史,仍保留着晚清的徽派风貌,现为3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盛载文化的土地上,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实地考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收集群众的意见并及时反映给当地政府,发挥专业特色,实现为民服务,回馈社会。(图为活动现场)初访“非遗”文化,争做传承者团队成员在当地社区负责人介绍下,重点了解了西河古镇的非遗文化,如铁画,烙画,糖画等,一个个民间艺术家热情地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展示了中华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展现了非遗的魅力。在对当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浆”心传承,纸韵流芳实践团队于7月中旬前往宣城市泾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浆”心传承,纸韵流芳为主题,深入了解宣纸文化,探索其传承与发展之路。探寻宣纸文化底蕴 体验制作工艺魅力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泾县宣纸文化产业园和中国宣纸博物馆,通过实地走访、聆听讲解、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宣纸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团队成员在专业技师的指导下,体验了宣纸制作过程中的浆磨、袋料、晒纸等工序,感受了宣纸制作的复杂与神奇。宣纸作为中国传统的书画用纸,素有“纸寿千年”的美誉,其制作工艺复杂繁琐,包含捞纸、晒纸、剪纸等100多道纯手工工序。团队成员亲手体验了浆磨、袋料、晒纸等工序,真切感受到宣纸制作的复杂与神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油然而生。(图为挂牌仪式合影并参观泾县宣纸产业园)(图为团队合影并体验宣纸制作)调研传承现状 倾听公众声音为深入了解宣纸文化的传承现状和公众的认知程度,实践团队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和教育学院师生投身基层法治实践,深入了解刑事司法执行严肃性,机械工程学院“青春志愿行”法宣实践团同芜湖三山经开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开展了特色法治教育活动。不同于传统认知的刑事司法执行,“社交矫正”对于大部分同学还比较陌生,为加强学院师生的法治意识,实地参与刑事司法执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老师王瑀和团队成员首先到达芜湖三山经开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在管理局领导和挂职民警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管理局的指挥中心以及各个功能科室并和师生进行了简单的座谈。随后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深入了解社区矫正以及法律知识,现场参与了社区矫正入矫宣告。(图为矫正管理局领导与师生进行座谈)(图为团队成员现场参与社区矫正入矫宣告) (图为学生参与学习阅读司法文书及犯罪罪名介绍) (图为师生与龙湖司法所领导交流) 随后管理局领导带领学生们前往龙湖司法所,了解基层司法所日常工作;参观法治文化广场,感受法治精神;现场观摩社区矫正执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锻造思想政治素质,展示大学生风采,2024年7月7日“熹微之光,引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芜湖古城社区夏主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郝峰山老师的带领下成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图为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目的,向广大居民宣传防溺水、防诈、防火等知识。郝峰山老师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和诈骗案例,为居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指出,溺水事故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而诈骗分子则利用各种手段让人防不胜防,因此,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居民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实践团成员还组织了模拟救援演练和诈骗案例剖析,让居民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如何正确报警、进行初步自救和施救,以及如何识别常见的诈骗套路,提高了居民的实际应对能力。为了让防溺水和防诈骗的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实践团队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宣传资料:漫画宣传册、醒目的宣传海报和实用的救生小工具。居民们在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消防和安全意识,增加特殊儿童用电安全的防护知识,关爱特殊儿童成长,同时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服务社会。7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慧火童行”实践团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刘志琪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赖敏老师的指导下前往宣城市宣州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合影)在宣州区金坝街道,实践团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深入金坝街道向社区居民分发消防宣传单,宣传单页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火灾逃生自救、居家防火、灭火器材正确使用等消防安全知识。期间,团队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解答居民关于电气安全和消防安全的问题,分享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避免火灾的发生等日常注意事项,提醒居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家庭安全。社区居民对实践团的宣传工作表示十分支持和肯定,并对团队成员的答疑解惑表示衷心的感谢。(图为“慧火童心”实践团向社区居民宣传消防知识)随后,实践团前往宣州区社会福利中心,为那里的特殊儿童举办了一场关于消防用电安全知识的宣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