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为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大手拉小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新芜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童心跟党走”党史宣讲活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郁从娟从“毛泽东求学”的故事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引人入胜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述,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在场的小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现场气氛活跃,掌声阵阵。宣讲结束,学生们纷纷表示,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沐浴着党的雨露非常幸福,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学好本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图为活动现场)爱党爱国的种子已经悄悄的在小朋友的心中生根发芽。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大手拉小手,童心跟党走”党史宣讲活动。希望通过大手拉小手,将“家门口”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8/22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刘畅的带领下于7月15日至7月22日来到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幕新篇章,共赢新机遇7月14日,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在博行楼S506会议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指导老师孙宏、刘畅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出席本次会议。会上实践团负责人郭毅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概述,同时介绍本次活动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要求。对实践团成员强调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开拓意识。随后刘畅作为思政指导老师对实践团成员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同学们积极探索,不怕困难,在平凡的实践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发挥专业所长,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怀揣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与热爱,用心去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在活动中,要保持专注和耐心,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增强安全意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8/18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筑梦小岗·青春行动团”,在指导老师孙奇慧、丁雅芳、韩海东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实践中领悟小岗精神的内涵,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团队与当地党支部建立持续合作关系,共同规划和实施一系列共建项目。此外,同学们还来到当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深入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在本地区的应用,激发创新思维,为农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团队在小岗村合影)走进“当年农家” 重温改革初心实践团队踏足小岗村旧址——当年农家,沉浸于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是“大包干”的发源地,见证了按下十八颗红手印的历史时刻,体现了小岗人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的过程,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孕育出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同时,景区内展示了凤阳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队员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地方特色文化体验。团队成员更有幸采访到当年十八位带头人之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8/1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同时为增强老年群众的防诈骗意识,帮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安信工“常青数”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惠玲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24至8月6日分别在合肥市肥东县、蚌埠市张公山街道、芜湖市镜湖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跨越数字鸿沟,共赴智能时代7月25日上午,“常青数”实践团赴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老年学校开展“防诈骗,反诈骗”主题宣讲。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们亲切地向老人们问好,带领老人们入座,并送上精心准备的礼品。随后,“常青数”实践团代表李雨婷为老人们进行“防诈骗”宣讲。她为老人们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电信诈骗及电信诈骗常见手段,引用真实案例向老人们讲述了电信诈骗的危害,并指导大家如何下载反诈中心APP及如何防止信息泄露,以防造成财产损失。最后,老年学校校长丁红霞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劝诫老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8/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响应国家关于科技教育普及的号召,进一步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提高乡村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在科技创新与文化交融的今天,为提升当代年轻人的创新力和想象力,点燃科幻梦想。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科普益课”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惠玲老师的指导下,于2024年7月24日赴合肥市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暑期第一课,科普进社区7月24日至7月28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科普益课”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惠玲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合肥长临河镇虹光社区和长临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科普益课”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25日至28日,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科学小课堂。通过现场生动有趣的讲解演示和互动体验,孩子们亲身感受了科学的魅力和神奇,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程的学习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智能小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还亲手拆卸、组装了简易版的智能小车。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了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8/08

为提高属地社区儿童防溺水意识,激发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以汤嫣冉为代表的“童心与行”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娜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刘志琪的指导下于2024年7月21日至7月30日前往芜湖市湾沚区永丰社区和经开区祥瑞社区、龙湖社区,为社区小朋友开展主题为“预防溺水,安全‘童’行”防溺水知识宣传和科普宣讲活动。 (图为实践团合影)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用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水的性质,以及在水中游玩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随后,通过播放视频情景,让小朋友们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筑牢安全防线,让安全意识在他们心中扎根。紧接着,“火山爆发”“神奇的纸巾”及“会吹气球的瓶子”等一系列趣味科学实验接连上演,激发了小朋友们的科学兴趣。同时,在实践团的引导下,小朋友们主动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并在实践中学到新的科学知识。 (图为防溺水宣传过程) (图为做科学小实验过程)为了深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推动教育的发展,7月29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刘志琪等老师和“童心与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8/08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2024年7月25日至8月7日,由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网络工程2201班级成员组成的安信工“虹城智联”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韩慧慧、张玲和思政指导老师张田祥的带领下,走进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盛夏瓜香满园飘,调研走访丰收景7月26日,安信工“虹城智联”实践团来到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双庙镇西瓜园走访调研。当地瓜农向成员介绍道:“西瓜的整个种植过程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既保证了西瓜的天然健康,又保护了环境。从播种到成熟,每一个阶段都凝聚了瓜农们的无数心血与汗水。”同时通过拍摄、录制和剪辑视频,在网络平台等渠道发布的形式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西瓜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了解双庙镇西瓜园的甜美西瓜。谈及西瓜的收成时,瓜农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的笑容。他告诉实践团成员,今年的西瓜长势尤为喜人,预计产量比往年有显著提升。这不仅仅是对瓜农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对他们智慧和坚持的肯定。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8/0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机械工程学院孙奇慧、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征两位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夏日智慧引航,点亮童年梦想”支教团于2024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组织了5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在宣城市泾县蔡村镇蔡村、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城南社区、芜湖市湾沚区阳光新城社区、铜陵市铜官区、六安市霍山县黑石渡镇街道五地成功开展了为期22天的支教活动。团队采用“线下班级授课+一对一、一对多线下线上答疑+线上云支教”模式,并结合专业特长,打造“点燃美育之火”“爱国主义教育”“趣味运动”“点亮科技之光”“心理健康教育”“线上云支教”等多个特色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为多彩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点燃美育之火 擎画振兴蓝图为丰富农村儿童课外生活,促进农村美育教育健康发展,团队开设了绘画、手工和非物质文化相关课程,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团队在宣城泾县蔡村开展了“护绿芽绘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8/06